朵英贤:用枪筑起我们的“新长城”

来源:办公厅宣传与政策研究处   发表时间:2022-06-01

[ 字号  ]

来源:光明网    2022-05-29 16:33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光明日报记者张晓华

 

    祖国母亲啊,您就蒸蒸日上吧,我们紧跟着您!。

 

——朵英贤

 

    1997年,在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上,一种新型步枪在解放军驻港部队官兵的手里初次亮相;2004年,我国在动荡的伊拉克重建大使馆,这种外形新颖的步枪又出现在护卫大使馆的特警手中……

 

    在95式枪族中,这种新型步枪是当时我军装备中最先进的轻型武器,以“精度最高、重量最轻、尺寸最小、有效射程最远”四个“最”称雄于世界枪支之林,终于圆了我国著名轻武器专家朵英贤近半个世纪的梦。

 

02.jpg

朵英贤人物素描 郭红松绘制

 

    “我从小就喜欢枪。”在95式枪族问世前的近半个世纪,从小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朵英贤一直梦想着设计中国自己的步枪,也曾想过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年代不同,成长轨迹不同,梦想也会有所不同。但有一样相同,就是响应祖国号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朵英贤这样认为。

 

    经历过抗日战争的朵英贤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学习中,立志科研报国。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迫在眉睫,朵英贤毅然报考了华北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他和同事们共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自动武器试验室,在技术上领衔设计了我国67式轻重两用机枪。此后,从昆明到太原机械工业学校,从甘肃油泵油嘴厂到北京208所(中国兵器工业第208研究所),朵英贤始终怀着科研报国的拳拳之心。在甘肃油泵油嘴厂的8年中,朵英贤解决了一个个关键技术难题,获得“甘肃省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1980年,朵英贤来到了中国兵器工业第208研究所。彼时,AK47及其改进型已经风靡世界,M16也在越南战争中强势崛起。“仿造,只会造出二流枪,在战场上没有竞争力。”在朵英贤看来,中国必须赶上小口径步枪的最后一班车,形势尤为紧迫。

 

    AK系列和M16系列在力学上均存在缺陷,前者考虑了可靠性而忽视了精度,后者顾及了精度而忽视了可靠性。动力学是不是突破口呢?为了进行求证,朵英贤先后于1988年和1989年以中国兵工学会的名义,把美国M16系列的总设计师斯通纳和苏联AK47系列的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请到了北京。卡拉什尼科夫对此避而不谈,斯通纳对此避重就轻。相对薄弱的力学基础是两位“枪王”身上唯一的突破口,也是朵英贤迎头赶上的唯一希望。朵英贤心里有底了!

 

朵英贤.jpg

 

    1990年5月,朵英贤被正式任命为“新5.8毫米枪族”项目的总设计师。当时,他年近花甲,面临着设计指标高、生产基础差、技术储备缺乏、科研队伍青黄不接、开发时间所剩无几等诸多困难。

 

    “困难来了,我们都是迎着上!只要路线对头,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朵英贤提出了“发扬优势,缩短差距,创出新路”的思路,带领团队经过反复的方案论证、工程设计、技术攻关、定型试验等阶段,1995年底一次性通过了国家靶场试验。从批准、设计到定型,有效研制仅用时两年八个月,我国轻武器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从1996年开始,95式枪族取代了我国使用多年的仿苏武器装备。“可惜没当过兵!”朵英贤认为,如果上过战场,也许可以把95式枪族的人机系统设计得更好。“产品设计定型后,课题组就解散了,这是种‘遗憾’的艺术。”令他欣慰的是,95式枪族的改进型在他培养的年轻人手里实现了。

 

    朵英贤回忆,他幼时体弱,曾得一乳名,叫“保娃”。好多人对此颇有兴趣,他解释为“人民保护的娃娃”。“我的一生确实应验了这个解释,我的的确确是在人民的保护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人民是我的保护神。”

 

    为了人民,享有“95式枪族之父”和“中国枪王”美誉的朵英贤,带领团队,用新式武器筑起了“新长城”,拱卫着祖国的和平!

 

    院士小传:

 

    朵英贤(1932—),自动武器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员。某式轻重两用机枪的技术总负责人;某式自动武器的总设计师,使其总体性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获“甘肃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编《兵器工业科学技术辞典·轻武器》等多部著作。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文:https://share.gmw.cn/kepu/2022-05/29/content_35772715.htm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