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水,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在于水,人类的生存命脉在于水。”对钱正英来说,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爱水。虽已近九旬,却仍离不开水。
她29 岁就做了新中国水利部副部长。
从 1999年开始至今,她带领一批院士,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连续承担了6项以“水资源”为主题的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央的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对于中国工程院已经开展13年的这项咨询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再接再厉
2001 年元旦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温家宝亲切地对钱正英说,关于水资源的咨询研究,合作得很好,要继续。
当时,肇始于1999 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刚刚结束,这项由43 位院士、300 多位专家、9 个专题组成的项目研究,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尽管新中国成立60 多年来,兴建了8 万多座水库,总蓄水能力达5000亿立方米,加上无数引水、抽水设施,使全国供水规模从1000 亿立方米增长到5800 亿立方米。但今天的中国,仍被联合国认定为“水资源紧缺国家”。
当大片森林从崇山峻岭间消失,无数湖泊湿地萎缩甚至干涸的时候,再浩大的工程也难以阻止中华大地上一条条河流病魔缠身,它们时而萎缩断流,时而洪水泛滥,甚至常年干涸。
因此,温家宝希望能与钱正英为首的院士们继续“合作”,为解决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出谋划策。
钱正英在工程院向项目组的同志们传达总理的意见后,大家备受鼓舞。这意味着,当时“水资源项目”的“临时”团队,将转向长期“作战”。
当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刚刚吹响。钱正英等院士专家认为,水资源将很可能是制约干旱半干旱西北地区的瓶颈。
于是,项目组拟定将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境内的内陆河流和黄河流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这次,项目组保留了部分原有骨干,增添了一些新科学家。由于北方地区持续干旱,沙尘暴加重,于是有的主张调水,有的主张造林,各方面的声音纷至沓来,莫衷一是。
最终,项目组提出“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针”。
“西北水资源”项目顺利完成后,钱正英和核心成员商量,确定了下一个咨询应配合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于是,经国务院批准,他们启动了“东北水资源”项目。
与西北地区不同,东北地区水热平衡比较好,是我国主要的有潜力继续发展农业的地区和林区。另外,东北地区虽工矿业发达,但却面临着很多问题。
以钱正英为首的科学家,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试图为解决资源枯竭、设施老化、污染严重等矛盾、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意见和建议。
出于对国家粮食安全及保持18 亿亩耕地的关切,钱正英和项目组成员又将目光抛向有广阔滩涂土地的江苏省沿海地区。
项目组认为,按照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江苏沿海地区有可能成为东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新疆的关注,钱正英为首的院士们其实在“西北水资源”项目时就已经做好了准备。2007年,应水利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邀请,中国工程院又成立了“新疆水资源”咨询项目组。
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市是新疆最缺水的地区,鄯善又是吐鲁番最缺水的县。
钱正英和项目组调研发现,鄯善以95%的水资源支持的农业,仅为全县提供5%的GDP;而为全县GDP提供95%的工业,却只能得到不足5%的水资源。而节水工程实际起了刺激开荒的作用,结果是越搞节水工程,越缺水。
经过详细实地勘察、听取汇报和多次讨论,项目组最终得出结论院新疆的根本出路是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有步骤地转移农业人口。新疆不是因为缺水不能办工业,而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不够,造成缺水。
“新疆水资源”项目顺利结题,博得一片赞扬,而项目组成员却丝毫不敢懈怠。
2010 年春节,87 岁的钱正英再次出山,带领其他院士、专家奔赴浙江,开始“浙江沿海”的水资源项目,得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海岛,建立与完善沿海、平原、湿地、山地组成的多重防护林等结论。
“这样的研究当然比就水论水要经得起推敲。”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如是说。她参加的咨询项目,大部分是关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研究队伍中除了水利专家外,还吸收了农业、林业、生态、地质、气象、城镇建设、工矿业和环境工程等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
“这一系列战略研究持续了13年——从西北到东北,从内陆到海疆,涉及大半个中国,有干旱的荒漠,也有湿润的沃“,生态环境千差万别,经济发展参差不齐……”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说。
助力决策
“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水浑了”,这是目前我国面临的四大难题。以钱正英为首的中国工程院水资源项目咨询组,提交了若干报告和建议,为国家制定政策和开展实际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在2001年开始调研“西北水资源”项目后,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组织了一个分队前往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考察。
他看到“赤地千里、寸草不生、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情景。情况紧急,不能再拖了,怎么办?项目组研究后决定,急事急办!
一份叶关于抢救内蒙古高原生态环境的报告曳在短时间内就由项目组成员加班加点写就,被马不停蹄地送往国务院。
温家宝看到报告后,当即批交内蒙古领导及有关部门。
两年后的2003 年7月,项目组再次去该地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草原恢复已初现成效!
而西部的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干流上的西海子水库建成后,水库以下300公里河段已断流,两岸一片荒芜,河流终端的台特玛湖已经干涸,胡杨林大片枯萎死亡,河流右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左侧的库木塔格沙漠逐渐接近……
南疆人民的母亲河和两岸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项目组认为,必须下决心改变现实情况,全程恢复塔里木河,力图使水流到达原来的终点台特玛湖,防止两大沙漠合拢。
这个建议得到水利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视。
有关部门立即制定了治理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采取从孔雀河调水和制止开荒等有力措施,塔里木河的断流问题得到解决。
项目组定下了一个原则院急事急办。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遇到有关人民生活的紧急问题,随时向上反映。
2010 年10 月,媒体热炒“引渤济疆”,钱正英很快组织了讨论并在工程院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向媒体介绍了新疆水资源项目的主要成果,立即起到了引导媒体、纠正视听的作用,防止了错误的宣传影响决策。
2011 年3 月,正值日本发生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泄露,一度引起恐慌和质疑。项目组从客观、科学出发,坚持真理,顶住压力,仍然坚持浙江“建设以核电为主的清洁能源示范省”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13年来,以钱正英为代表的项目组,为国务院作了7次汇报。所有这些咨询项目的结论和建议,都被纳入政府的视“。
“东北水资源”项目研究的多项建议被纳入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政策和实践;在汇报“江苏沿海水资源”时,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当场指示国家发改委可以把江苏沿海地区纳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并得到落实曰“浙江水资源”项目促进了国务院对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规划的批复,也促进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建设舟山新区的决定……
刘嘉麒撰文说,在执行上述系列研究过程中,院士、专家们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措施乃至技术方案,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国务院领导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和相关地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温家宝总理多次听取项目的汇报,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人水须和谐
1998 年,长江与嫩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在严重的灾情和全民抗洪的巨大浪潮过去之后,人们纷纷回顾国家对待洪水灾害历来的认识,和决策方面的是非曲直。
面对21 世纪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水资源能否支持将来16 亿人口的食物供应?能否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我国的洪水、缺水和水质污染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各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水利界内更是众说纷纭。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益生回忆,当年正值世纪之交,大家对跨入新世纪充满期待,却又感到担忧。一方面,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曰另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和用水理念滞后等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实际领导者之一,同时也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钱正英反思了自己作为水利部长期间中国的水利政策。经过长期思考,钱正英感到,我国沿用的“开源与节流并重”已经不能解决新时期中国发展的需求。
她曾经说:“我现在脑子里想的就是当年主持的水利工作有什么失误,有什么工作没有做好或者有片面的地方。我竭力想在有生之年把我当年的失误或做得不够的地方补足。”
初步反思过后,钱正英和很多有真知灼见的院士认为必须要拿出一套能够适应当时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泽被后世的新的水资源战略。
怎么办?
院士、专家认为,有必要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调研,进一步总结应对特大洪灾乃至整个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思路,为政府进行决策咨询。
于是,第一项“全国水资源”项目最终得以实施。
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提法是生态环境建设,这个提法很容易被误解为“改造自然,建设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针,作为整个项目的指导思想和主线。”院士、专家当时的理念,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
虽然现在看来是常识,但在当时,项目组的做法却更像是启蒙。
当社会各界感叹于项目组里一批年届古稀甚至耄耋的老科学家们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的顽强精神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些咨询成果的可操作性:“中国水资源危机严重,这大家都知道;说要处理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也很容易。关键是如何做到,现实中不同人群对此看法就不同。”
在13年来开展的6 项水资源战略咨询中,项目组一直把“人水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理念和指导思想。
这些院士、专家用自己的辛勤努力,用科学的数据和战略的思维,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认识,使人们接受“既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只求发展,也不能因怕影响环境而放弃发展”的理念。
他们做到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温家宝给予以钱正英为代表的院士、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国家为重的战略思维
正是从水资源系列咨询项目开始,中国工程院启动了一系列战略咨询课题,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水资源系列咨询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们紧扣国计民生,而且渗透着关系全局的战略思维。
无论是关于全国水资源的发展战略、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战略方针,还是各个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新疆水资源利用的战略性调整,无不闪耀着咨询研究中战略思维的光芒。
正确、科学、符合客观实际的战略思维是咨询研究工作的灵魂。然而,运用战略思维进行咨询研究,对每个参加咨询研究工作的院士、专家都是很高的要求。
对于一个大的咨询项目来说,更要求有久经考验的战略科学家来发挥领军作用。钱正英在水资源系列咨询研究工作中正是发挥着这样的战略科学家作用。项目组成员在总结时,几乎一致肯定钱正英所发挥的重大引领作用。
她着意于培养年轻人,让他们发挥能力;在项目组内部,发扬民主,提高大家的积极性;能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不断综合,推动研究工作逐步深入。
“老骥伏枥”,是钱正英和项目组内院士的真实写照。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就会挺身而出。
那是2005 年的7月,钱正英破例带儿子前往黑龙江出差,曾经让很多成员不解:钱正英居然“带头破坏”自己定下不带家属的规矩。后来人们才了解到,项目组即将启程之前,钱正英被查出患有乳腺肿瘤,必须立即住院。为了不影响项目组的士气和已经定好的安排,钱正英的病情连秘书都不知道,只有儿子随身照顾。
……
不再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带队的南疆组从早上6点半上帕米尔高原,到晚上9点考察平原区,一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早餐就是在车上啃干粮。
项目组的院士、专家们不辞辛劳,把自己健康置之度外,以国家为己任的高度负责态度,让很多人不止一次地被感动。
温家宝总理曾经动情地赞扬了项目组院士、专家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并讲了这样一段话:
“钱正英等同志围绕全国和区域性水资源问题开展的一系列咨询研究,从民族生存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高度审视中国的水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体现了忧国忧民的高度责任感和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