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略咨询 > 研究动态
全球化问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6年8月23日上午,“中国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组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全球化问题研讨会。会议由项目组组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主持,出席会议的有石玉林、任继周、徐乾清、戴景瑞、程序、刘巽浩、樊胜根等院士专家18人。
  第1课题组的樊胜根首先介绍了国外研究机构及学者对中国粮食生产的预测,接着从全球粮食生产与粮食市场状况和全球化趋势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中国农业的重新定位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国际上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已经减弱,全球粮食生产能力能保证全球人口对粮食的消耗,中国也要加大在研发、灌溉和农村建设上的投资则会有足够强的生产能力,中国应利用国际市场来调整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在不影响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认为粮食进口应多元化。
  程序代表柯炳生介绍了我国粮食的自给率与粮食贸易问题,指出我国粮食的自给率水平长期以来保持在95%以上。他在详细分析粮食需求基础上,提出在未来人均供给粮食380公斤可以满足需求,在多种方案比较中,提出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0%上下最为可能。柯炳森提出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战略思路是:加强国内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转化率,引导消费结构调整,适当进口弥补不足。
  第5课题组诸庆全做了我国利用国际粮食资源的背景和途径的发言。首先分析了我国历史上的粮食生产状况与世界粮食低速增长情况,指出未来世界谷物市场不超过3亿吨。接着划分粮食安全的正常、绿灯、黄灯和红灯等四个区间,提出自给率在90%左右的绿灯区间比较适宜。对粮食品种贸易方面提出适当增加玉米、小麦进口,适当开放大豆进口和限制大米进口量的思想。
  第2课题组王立新作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虚拟资源”战略的发言。首先全面分析了我国水土资源发展态势,指出在未来20年内,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农业的水资源总量有限,未来粮食生产潜力不容乐观,粮食供给将长期处在紧平衡状况,粮食安全将面临严重挑战。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加快发展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的节水节地高效农业,同时面向世界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虚拟资源”战略,增加粮食进口势在必行。接着分析了全球及我国“虚拟水”和“虚拟土”的情况,指出争取达到粮食需求10%以上,并对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大国的潜力作了分析,可供选择。
  徐乾清、刘巽浩、任继周、戴景瑞、沈国舫、唐华俊、石玉林都作了发言。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这次交流会,各课题组对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一些问题基本上取得共识,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希望在11月底12月初召开项目组交流会,形成课题报告初稿。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