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祥麟院士逝世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同志,因病于2008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侯祥麟同志遗体12月14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侯祥麟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学家,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他以渊博的学识和全部的精力为我国石油化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侯祥麟院士还为中国工程院承担的国家重大战略咨询项目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以91岁高龄,受温家宝总理委托,担任了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重大战略咨询课题组组长。在完成该任务之后,他又提出要做一个到2050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规划,受侯老这种“老骥伏枥,心系祖国”的精神启发和鼓励,中国工程院相关领域的院士以及有关专家,同侯老一道,用两年时间完成了这项工作。
    侯祥麟院士逝世后,中国工程院领导和全院干部职工深感悲恸!徐匡迪院长,宋健原院长,刘德培、杜祥琬和旭日干副院长都到侯老家中悼念,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徐匡迪、宋健、刘德培同志和王淀佐原副院长参加了14日举行的侯祥麟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潘云鹤常务副院长因公外出,委托院机关相关同志向侯老治丧办公室转达对候老逝世的哀悼,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我院机关各部门都以不同形式对侯老的逝世表示了哀悼。 (院办 供稿)

 

侯 祥 麟 同 志 生 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学家,我国炼油技术奠基人之一,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同志因病于2008年12月8日20时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侯祥麟同志,广东揭阳人,1912年4月4日出生于广东汕头,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抗日战争时期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1之月受党组织委派,自费留学美国,1945年至1948年就读于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并获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侯祥麟同志历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兼燃料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代室主任,石油管理总局炼油处主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副司长,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代院长兼党委书记。1978年4月起历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首席顾问、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级顾问,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他是政协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从青少年时代起,侯祥麟同志就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少年时,他同进步师生一道上街游行抗议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欺压蹂躏。在北平燕京大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到南京政府请愿、为前线将士募捐等活动。大学毕业后考取中央研究院(上海)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在那里大量阅读了马列著作(英文版),从英文报刊上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坚定了寻找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把毕生奉献给祖国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
    抗日战争期间,他按照党的指示,在西南从事煤和植物油炼制液体燃料的工作。留学美国期间,他积极参加、组织爱国留学生的社团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他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成功动员了一批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1957年至1965年期间,侯祥麟同志作为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在炼油科技攻关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解决了国产喷气燃料对镍铬合金火焰筒烧蚀的关键问题,国产航空煤油于1965年获国家新产品成果一等奖。他领导研制出多种特殊润滑材料,满足了我国发展原子弹、导弹、卫星和新型喷气飞机的需要。他还领导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有关的催化剂、添加剂等“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的成功开发,使中国炼油技术在60年代前期很快接近了当时的世界水平,结束了中国人使用“洋油”的历史,成功地突破了国外封锁,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炼油技术的成长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此后,他一直鼓励进行原始性创新工作。他大力支持石科院研制新型催化剂,最终形成减压馏分油催化裂解新工艺,并积极推动该技术的国内工业化进程,实现了技术出口。上世纪70年代初,侯祥麟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排除干扰狠抓科研管理,组织领导了多金属重整、提升管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减粘、溶剂脱沥青、维生素二步发酵、顺丁橡胶、高档润滑油等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多项成果。
    1978年4月,侯祥麟同志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他为我国的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和进步呕心沥血,孜孜以求。1981年,他组织石油化工方面的专家,研究探讨如何用好我国自产原油,在中国科协的委托下,主持了100多人参加的论证会,起草了《关于合理利用一亿吨原油的若干建议》上报国务院,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
    1982年,侯祥麟同志退居二线,继续担任石油工业部技术委员会主任。1983年8月,他作为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率中国代表团赴英国伦敦出席了第十一届世界石油大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第一次参加世界石油大会。他还率团参加了第十二届、十三届世界石油大会。他坚定地执行我国政府的外交路线,大力宣传我国政府关于发展石油、石化工业的方针政策,为增进我国与世界石油、石化界的友好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促进我国石油和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和其他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申办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获得成功。1988年,作为第七届全国政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他组织开展了科研体制改革的调研,完成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等报告,提出改进措施,起到了推动作用。他认识到工程科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深感设立工程科技最高咨询学术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和5位科学家联名给党中央和国务院写报告,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1994年,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科技馆基金会,并担任会长。80年代以来,侯祥麟同志主编和参加编辑了《中国炼油技术》、《中国页岩油工业》、《中国炼油技术新进展》(英文版)、《英汉石油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等多部大型专著。
    2003年5月,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委托,91岁高龄的侯祥麟同志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主持启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他与课题组的同志们一起,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历经一年多的调查研究,从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科学分析了我国和世界油气资源的现状及供需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该项目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能源行业战略决策的一项重要依据。
    侯祥麟同志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终生信仰马列主义不动摇,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与祖国同甘共苦,“文化大革命”期间虽受冲击仍坚持探索科学真理,耄耋之年仍受命主持国家油气战略研究,无论是身居高位、贡献卓著、备受尊崇,还是饱受艰辛、历尽坎坷、几经磨难,他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爱都矢志不渝,终生不悔。在他一生的奋斗中,实现了共产主义理想追求与科技振兴民族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与科技精神的完美结合。
    侯祥麟同志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石油战略家、科学家。作为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和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殚精竭虑、苦心钻研,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组织领导和指导支持了大量科技攻关,为国家填补了石油石化领域的许多重大科技空白,解决了石油石化产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他立足本职工作,胸怀祖国的科技事业,前瞻世界科技发展的未来,提出了许多事关国家科技进步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建议。多次参与国家和部门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协调和实施,从国家能源战略、石油石化行业的体制改革,到石油资源的开采与储备、炼制与石化生产、技术发展与引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与使用,他都积极建言献策,亲自组织实施,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我国的科技事业特别是石油石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侯祥麟同志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长,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荣誉主任。
    侯祥麟同志有着严谨求实、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和宽广胸怀。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组织并做好每一项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科技一线,把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作为毕生的责任和追求。他知识渊博但仍然孜孜以求,贡献巨大却从不居功自傲,始终淡泊名利,坚持原则,保持高风亮节。他把落实政策归还的祖屋无偿捐献给地方政府用于兴办教育事业;荣获“马太依国际奖”后,次年将所获奖金悉数捐献,用于国家购买国外科技图书的专项基金;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后,捐资设立侯祥麟基金会,激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炼油与石化专业的高层次人才积极进取。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贡献给了祖国的科技进步事业,把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奉献给了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是石油石化工作者和全体科技人员学习的榜样。
    温家宝同志说,侯老最常讲的两个字是平凡,但是在平凡中有不平凡的事迹。在近80年的革命生涯中,侯祥麟同志一贯坚持为国家为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一贯坚持献身科学,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他忠于党、忠于人民,顾全大局,严于律已,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他谦虚谨慎,待人诚恳,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了党的优良传统,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对党、对人民矢志不移、终生不悔的坚定信念,高瞻远瞩的战略胸怀,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侯祥麟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但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石油石化工业的热爱,对科学执着探索、求真务实的高尚情操,对工作认真负责、鞠躬尽瘁的优秀品质,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侯祥麟同志永垂不朽!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