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刘守仁:他创造了“中国美利奴”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5-06-10

[ 字号  ]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5年06月06日

 

    记者 朱 彤

 

刘守仁(中)查看绵羊生长情况。本报记者 朱彤摄

 

    新疆农垦科学院细毛羊育种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兵团最好的细毛羊在他手中。有人这样评价刘守仁。

 

    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不时冒出几句带有江浙味儿的粗话。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幽默开朗。这是81岁的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给人的第一印象。猛然间觉得,他特像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童心未泯。

 

    “欢迎各位老师来采访。”语惊四座,好一句“老师”,如此谦虚,让我们这些儿孙辈采访者“羞愧难当”。

 

    “从21岁到81岁,都在和细毛羊打交道。闻惯了羊圈味儿,听惯了羊叫声,几天不去看看我的羊,心里就‘痒痒’。”

 

    谈他自己,寥寥几句;谈起细毛羊,滔滔不绝,眉开眼笑。

 

    岂敢小瞧我“羊圈”里的羊

 

    新疆农垦科学院办公楼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靠南边的办公室,透过每天中午打开的窗户,不时传来“咩咩咩”的叫声。院里的人都知道,院士“羊圈”里的羊要“吃食了”。

 

    院士的实验“羊圈”,就在办公室后面四五百米处,对面是细毛羊基因工程实验室。院士的核心“羊场”,在离石河子几十公里远,一个叫“紫泥泉”的地方。

 

    “羊圈”不是特别大,只有三百多只羊。十几只体格硕大、肉墩墩、长着犄角的种公羊,等待牧工“理发”剪羊毛。

 

    院畜牧兽医所副研究员王立民紧紧抓着一只羊的长犄角说:“刘老师培育的部分核心种群就在这里。这些细毛羊都是新疆美利奴军垦细毛羊的后代。”

 

    牧工使劲将羊摁倒在地,羊才乖乖就范。牧工很快剪下一个毛套。

 

    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周平说:“羊毛好,剪完就是一个完整的毛套,一点不散架。”他随便抓起一小缕毛,吹给我们看,“这些毛比人的头发丝还细,在14微米到18微米之间,头发在80—100微米之间。”

 

    岂敢小看“羊圈”里的羊。如今,这些新疆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的后代,在天山南北的草原上随处可见。

 

    每每走进这个“羊圈”,刘守仁就情不自禁想起带给他希望和寄托的“紫泥泉种羊场”。

 

    1955年秋,他从南京农学院毕业,主动要求到边疆工作。一个寒冷刺骨的冬天,一辆进山拉木头的嘎斯车,把他搁在这里。从此,他的命运就和这里连在了一起。

 

    “以为新疆除了戈壁滩啥都没有,到了一看,那里有个小卖部,牙膏、肥皂、香皂都有,比想象中好多了。”

 

    “每天早晨一开门,天山雪峰仿佛近在咫尺,草场近在眼前,江南可看不到这种景象。”

 

    在这里,他与羊群为伴,进行着绵羊品种培育的研究。他跑遍方圆百里的大草原,与哈萨克牧工同吃同睡,白天是牧羊人,夜晚钻在地窝子里整理资料。

 

    沐浴着日落日出,他在早出晚归中一干就是60年,先后培育出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两个新品种、9个新品系,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改写了中国没有优质细毛羊的历史。

 

    “祖师爷”看了我的羊都服气

 

    在绵羊育种领域研究长达60年,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刘守仁是兵团第一人。

 

    院史陈列馆科技成果展板上清晰地列着:《中国美利奴羊新品种的育成》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繁育体系》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美利奴肉用、超细毛、多胎肉用羊的培育》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国际绵羊育种史上,一个新品种的产生通常经历杂交改良、横交固定和提高推广三个阶段,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刘守仁引用苏联阿尔泰细毛羊杂交改良新疆当地毛质粗劣的哈萨克土种羊,培育出蕴含着屯垦戍边含义的全新绵羊品种——军垦细毛羊,仅用了12年。

 

    军垦细毛羊,个体大,毛质好,生存能力强,产毛量比土种羊高出4.5倍。

 

    1968年,紫泥泉“军垦细毛羊”在北京农展馆展出,国内外为之轰动。中国宣布从此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细毛羊优良品种。

 

    讨教“秘诀”,刘守仁笑着说:“头两个阶段,我是边杂交,边横交固定,同时进行,以前没人这么搞过。我边试边干。当时国家纺织业急需好羊毛,哪里能等几十年。”

 

    这个“秘诀”,后来被他发展为蜚声业界的“血亲级进育种方法”。

 

    时隔多年,其间艰苦,他记忆犹新。“没有实验室,墨水瓶当试管,铁皮、竹片当试验工具,放大镜当显微镜,镊子当计数器”,“瞪大眼睛数一平方厘米有多少羊毛,一数就是三四个小时,双眼酸痛直流泪”。

 

    军垦细毛羊培育成功后,他没有沉浸在喜悦中。

 

    “羊毛拿到上海几家大型毛纺织厂试纺表明,它的长度、细度都不如澳毛,不能纺高档毛料。”

 

    这使他感到十分内疚和震惊。他憋了一口气,下决心要为中国人争气,把“澳洲美利奴羊毛披到军垦细毛羊的身上”。

 

    从1972年开始,他用美利奴种公羊与军垦细毛羊进行杂交,经过9个春夏秋冬反复试验,筛选繁育,成功培育出和澳大利亚美利奴羊相媲美的“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这标志着我国细毛羊培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细毛羊品种资源方面不再受制于人。

 

    “军垦细毛羊”让“紫泥泉种羊场”名声远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外专家络绎不绝跑来“取经”,连“美利奴羊祖师爷”澳大利亚的专家也万里迢迢来了。

 

    “他们看了我的羊,都服气的呀。”刘守仁说。

 

    其间,他大胆采用系祖建系法,实行封闭育种,抓住优势个体确定系祖,采取近交,迅速增加畜群亲缘系数,使群体遗传性在杂交阶段稳定下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血亲级进育种方法”。

 

    “最大优点是挑选最优秀的种公羊,与母羊进行杂交产生一代羊,挑选出表型最好的一代母羊再与其他祖代优秀种公羊进行杂交产生二代,对二代进行强选择,增加淘汰率,挑选最好的后代母羊与祖代种公羊进行级进杂交产生三代。三代已含有体型一致的优秀种公羊的87.5%血液,此时就可以将三代进行封群繁育。还可以进行第四轮杂交,使四代达到祖代的血液93.75%。此时可将四代进行封群繁育。”他的弟子、研究员甘尚权解释道。

 

    母羊都生双羔该多好

 

    国际粮农组织预测,21世纪90%畜牧品种都将通过分子育种提供,有了良种就能在同样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产出。

 

    从传统育种到分子育种,对刘守仁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

 

    “每晚睡觉前都要想上半个小时问题”的他,筹措经费建立起了以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实验室为技术支持的科研开发平台;出资让学生到外地从名师读博士。现在的团队里,有院里一半以上的博士。

 

    他的团队从传统育种向分子育种发起“冲锋”。

 

    他主持的“超细毛及肥羔生物工程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首次运用绵羊多胎主效基因标记方法,培育出中国美利奴羊多胎肉用新品系。

 

    “在对新疆本地品种绵羊的多胎性状改良、育种上,刘老师对多胎分子辅助标记育种方法进行了创新,采用绵羊多胎主效基因分子改良、分子育种同步推进,使新疆本地品种绵羊在不改变其特性的情况下,又获得了多胎性,在绵羊品种培育手段上彻底实现了分子育种,加快了绵羊新品种的培育速度。”他的弟子、副研究员张云生说,“为了减少横交固定和选育提高这一漫长阶段,我们采用克隆技术将一只顶级细毛羊克隆成10个顶级细毛羊,使得种公羊数目由1只增加到10只,这些种公羊遗传背景高度一致,品种培育过程中优秀的杂交后代就可直接进行自体扩繁。”

 

    对其间建立的绵羊多胎基因检测技术,刘守仁“情有独钟”,每有机会都呼吁推广。

 

    “只需要少量血液,就能快速检测出母羊是否携带多胎基因,预测母羊群体的产羔情况。推广应用多胎基因检测技术,以兵团现有400万头绵羊为例,其中100万头基础母羊按20%出生双羔计算,就会多生20万个羊羔,效益有多大。”他笑着说。

 

    (科技日报新疆石河子6月5日电)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