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介寿谈“肠道与生命”解密“粪便移植”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10-24

[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顾一航 时间:2013-10-18

 

    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肠道病专家黎介寿做客云南科学大讲坛,以“肠道与生命”为主题,讲述肠道疾病治疗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

 

    世界上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

 

    今年90高龄的黎介寿,是中国肠外瘘治疗的泰斗、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他行医60余载,完成手术21000多台,编撰医学专著41部,被称为“世界上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

 

    耄耋之年的黎介寿满头白发,精神奕奕,超过2个小时的讲座,他全程站立。

 

    “20世纪80年代前,肠道只被认为是消化器官。80年代之后,肠道作为人体应激时的中心器官之一,其屏障功能、免疫功能、与其他器官的紧密联系、以及肠道细菌微生态逐渐被学界认识”,黎介寿从肠道认知变革开始,讲述肠道疾病治疗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

 

    他特别提到,21世纪以后,肠道营养支持治疗、维护肠粘膜、调整肠道微生态成为肠道研究的发展方向。

 

    “肠子不仅仅是消化和吸收营养,它影响人体代谢、神经系统分泌、内分泌,甚至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会引发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肠道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人体器官之一”,黎介寿说。

 

    解密“粪便移植”

 

    对大多数人来说,“粪便移植”是一项陌生、甚至有些无法想象的医学技术。黎介寿介绍,这是一项针对现代人滥用抗生素后导致难以治愈的肠道微生态紊乱,非常有效的治疗技术。

 

    “现代医学两大误区,一是滥用抗生素、一是滥用制酸剂。实际上,抗生素是针对细菌而并非针对病毒的药物。人们经常遇到发炎,就吃抗生素。但许多炎症是由病毒引起,而不是细菌。”

 

    黎介寿说:“人体肠道内有2000到4000种细菌,共同构成细菌微生态平衡。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中那些有用的细菌也被杀死,从而导致肠道微生态严重紊乱。而现在我们并没有可以用作药物的细菌胶囊,且肠道中仅30%的细菌基因可以通过技术培养。”

 

    针对这一情形,将健康人粪便植入患者体内,使菌群失调恢复平衡的粪便移植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事实上,中医里早有类似的疗法。中药人中黄就是婴儿的粪便。”黎介寿说,在西医里,传统手段很难治愈肠道微生态紊乱,而粪便移植的有效性,使其越来越被全球医学界认可。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