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科学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发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刘延东作大会报告,强调举全国之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作者:祝魏玮 计红梅 来源: 发布时间:2008-6-26 3:10:7


 
刘延东(左二)、路甬祥(左三)、徐匡迪(左一)、白春礼(左四)为获奖者颁奖。卢家兴/摄
 
本报北京6月25日讯(记者祝魏玮 计红梅)6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在京西宾馆礼堂举行陈嘉庚科学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仪式。仪式后,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作大会报告。她强调,科技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开创科技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刘延东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七大指明了科技事业前进的方向。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把握新机遇新挑战,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担负起用科技支撑发展方式转变、用科技引领产业优化升级、用科技提升国家竞争力、用科技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光荣使命。
 
刘延东强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要继续把落实纲要作为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益高、创新环境好、创新制度完善、创新人才辈出的国家。一是加快组织实施重大专项,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地方的优势资源,集中攻关,确保各重大专项高质量如期完成;二是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加强资源能源开发与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重大装备制造、农业增产、重大疾病防治、防灾减灾等领域重点项目科研,努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三是加强重大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大幅度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四是深化改革,健全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以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重点,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五是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突出任务,完善人才制度和政策保障,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物;六是扩大科技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提升我国科技的国际合作水平。
 
刘延东指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一项繁重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必须举全国之力,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科技界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要充分发挥思想库的重要作用,为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全社会要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理念,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宣布了200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获奖人名单。获得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的项目是“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和非线性数学期望”,获奖科学家为山东大学教授彭实戈;获得陈嘉庚化学科学奖的项目是“表面吸附单分子的高分辨表征与选控”,获奖科学家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侯建国;获得陈嘉庚地球科学奖的项目是“东亚环境变迁的季风控制学说”,获奖科学家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安芷生。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宣布了获得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的25位专家。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院士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的是李崇坚、耿志修、韦乐平、肖建国、姜宏、温燕明、古德生、岳光溪、谭靖夷、孙克勤、孙晋良、于康震、高焕文、吴天一、张涤生和汪应洛。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的是李应红、张智江、刘炯天、冯夏庭、钟登华、王锐(女)、邹学校和郑健。
 
陈嘉庚科学奖的前身是设立于1988年的陈嘉庚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都曾先后获得过这一奖项。由于没有固定基金,陈嘉庚奖评奖工作于2001年中断。2003年2月,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基金会设立陈嘉庚科学奖,奖励近年来获得原创性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在世中国公民。目前共设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等6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陈嘉庚科学奖奖金为30万元人民币。
 
光华工程科技奖包括成就奖、工程奖和青年奖,主要奖励在工程科技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工程师和科学家。1996年首次颁奖,每两年颁奖一次,至今共奖励了121位工程科技专家。
 
刘延东、路甬祥、徐匡迪向陈嘉庚科学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