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好“干细胞研究”的双刃剑:第28期院士沙龙在沪揭幕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6年3月3日,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院士沙龙(总第28期)在科学会堂召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FJF〗鮨〖FJJ〗戎院士主持会议。杨胜利、林其谁、翁史烈等院士及市科委、市卫生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转基因研究中心、第二军医大学等单位的院士专家40余人出席会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剑虹教授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常务副主任丘祥兴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干细胞研究和人脑再生医学”及“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的主题报告。院士专家们就国际干细胞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推进上海干细胞研究进行了热烈讨论。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干细胞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医学价值,能为生命科学带来巨大突破与发展。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基金委“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及《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韩国黄禹锡事件之后,各国都在反思胚胎干细胞研究工作,干细胞研究似乎遭遇低潮,而事实上,近几个月以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基金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展干细胞研究。院士专家们一致认为,上海应该抓住新一轮发展的良机,整合力量,健全规范,继续大力支持干细胞研究,保持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合理布局,重点突破

根据已有的工作基础和优势力量,结合国家目标,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制定近期及远期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发展目标,合理布局。林其谁院士等专家认为,上海干细胞研究应多层次布局:其一,利用国外久经考验的ES细胞株,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其二,建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细胞系;其三,近期开展成体干细胞的研究,易回避争论激烈的伦理问题。争取“十一五”期间,取得干细胞研究工作的突出进步并形成自身特色,使上海在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上海干细胞研究工作经过市科委前期布局与连续支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整体实力较国内其他城市更强,但仍存在研究队伍比较分散,资源共享程度低、重复布点等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院金颖研究员等专家建议,上海急需整合现有的研究力量,建立高效合理的管理机制,打造一个能够密切合作的团队,通过建立干细胞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建立健全共享共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为争取干细胞研究的重要突破创造条件。
严谨求实,加强监控
同济大学傅继梁教授等专家认为,由于黄禹锡事件的发生及胚胎干细胞研究本身的特殊性,干细胞研究较之其他领域的研究应更加仔细,更加严谨。干细胞研究的论证验收必须实行实验室验收制度,建立健全研究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动态观察检测,实现全程监控管理,以达到干细胞研究质量的有效控制。
 
科学、伦理,良性互动
 
干细胞研究涉及医学伦理和社会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沈铭贤教授认为,科学自由与伦理约束之间并无根本冲突,科学无禁区、但科学行为必须有规范,关键问题是要在科学与伦理之间找出合理的平衡点,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最终使伦理规范对科学研究起到既保护又监控的作用。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