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医学科学前沿暨第二届个体化治疗与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趋向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来源:三局医药卫生学部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2-07-26

[ 字号  ]

    2012年7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单克隆抗体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深圳大学医学院和广东省药理学会承办的“2012医学科学前沿暨第二届个体化治疗与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趋向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医学院召开。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甄永苏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符立梧教授和深圳大学医学院姜文奇院长担任大会主席,深圳市政协陈思平副主席、深圳大学李清泉校长、中国工程院李仁涵副局长、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许四虎副主任等到会并致辞。

 

2012年7月13日2012医学科学前沿暨第二届个体化治疗与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趋向研讨会与会专家合影

 

    目前每一种抗肿瘤的疗法都有局限性,肿瘤治疗方向在逐步改变——对不同的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治疗,选择对患者最有效的药物治疗将成趋势。随着肿瘤基础研究的进展,通过相关基因的检测,预测化疗药物的疗效,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个体化化疗,已经成为提高疗效、减少无效治疗的合理选择。寻找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和靶向药物研究是肿瘤个体化治疗研究领域的两个热点。因此,这次以“个体化治疗与抗肿瘤靶向药物研究新趋向”为主题的医学科学前沿研讨会,在内容上充分反映了这一前沿领域的进展,有助于推动我国肿瘤个体化治疗和抗肿瘤靶向药物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会议期间,甄永苏院士、丁健院士、詹启敏院士、郭亚军教授、符立梧教授、姜文奇教授、耿美玉教授、朱孝峰教授和来自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Micheal Dean教授、美国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的陈哲生教授、日本Omics Science Center的Toshihisa Ishikawa教授等近二十位专家应邀出席并做了专题报告,近300位国内外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会内容分为肿瘤生物标志物、新靶向抗肿瘤药物和肿瘤多药抗药性三个方面,其中肿瘤生物标志物涉及到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c-Met等;新靶向抗肿瘤药物包括针对肿瘤特异性靶点的多靶药物、纳米药物,以及针对酪氨酸激酶的各种小分子化合物的开发和应用;肿瘤多药抗药性方面主要介绍了肿瘤药敏试验检测等。内容基本包含了当今个体化治疗和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应用的热点问题,与会学者因此对“个体化治疗与抗肿瘤靶向药物研究新趋向”的前沿和进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这次大会,与会者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拓宽了视野,开启了思路。

    本届会议共收到论文全文和摘要89篇。会议结束时,本次会议的三位主席甄永苏院士、符立梧教授和姜文奇教授为10位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发了证书。本次会议也是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与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在医药领域举办的第三次专题学术会议。会议立足于深圳当地医药需求,通过不同主题活动的举办,为这座新兴的特区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医学科技支持。

    张胜华、陈宣男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